泰国
汹涌的对华免签潮中,泰国最先冲浪,但反响平平。
枪击案带来的安全隐忧,还未消散;被反噬的性价比,让不少游客大呼“曾经穷游的泰国贵到去不起了”。
有意思的是,在一波波中国游客被劝退的影像中,中国茶咖品牌却掀起了出海泰国热。2023年12月,奈雪的茶泰国首店,库迪咖啡泰国三店齐开,茶百道霸气围挡ICONSIAM暹罗天地。
热闹翻滚,将社交传播C位,妥妥给了泰国。骤然间,泰国成为中国新消费品牌“撬动东南亚的支点”。
但这个支点,或不如预想中那般稳固。中国瑞幸败诉泰国瑞幸,反被索赔100亿泰铢(约20亿元)的插曲,目前未见定论,但引发舆论对瑞幸出海“保守策略”的小质疑。
疑惑随之而来。中国品牌早已搅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韩、欧美,为何迟迟才入泰国?它们在泰国几乎不提规模计划,这个市场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更“难啃”?
新合伙人全球革新行动泰国旅游
第19届中国商业地产节将于5月在广州举行。系列主题分论坛【中国品牌出海高峰论坛】设立东南亚、欧美、日本三大专场。以全球化视野,聚焦当下品牌出海痛点及困境、消费常青等趋势。为预出海品牌深度剖析海外市场海外发展潜力及机会,助力出海品牌深耕本土化营销方法论。
and more...
● 库迪被“印尼瑞幸们”追着打,400家店遥不可及?
● “被逃离”的新加坡,瑞幸、蜜雪们拼命想留下
● 疫情三年,谁还在香港勇敢开店?
新合伙人全球革新行动泰国旅游
“他们对于品牌的认知,第一梯队是欧美品牌,第二梯队是日韩品牌,第三梯队是中国品牌,第四梯队是东南亚品牌(尤其是泰国本土品牌)。”来赞宝科技深圳总经理Mark曾对第一财经表示。
这种消费观念,聚焦至商场、街头等实体消费场所,皆有清晰的投影。
曼谷地标商场一楼,基本都是欧美品牌。逛商场的本地人,稍微新潮时尚一点的,衣妆形态普遍偏向欧美的外向和浓艳。
而泰国人对日本品牌青睐有加,由来已久。
二战后的1960年代起,日本全球投资棋局铺到泰国,大举投资当地工业、基建等。此后,日本连续位列泰国第一大境外投资来源国,2019年首次被中国超越后,中泰两国“轮坐”榜首。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数据统计,2021年吸纳的外来投资额中,日本贡献亿泰铢,远超中国的亿泰铢。
日本对泰国的“长线投资”,使得两国以及企业之间利益绑定深厚。而日本人在曼谷大量聚集,让日式生活方式如同毛细血管,渗透至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