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外语可以去美国旅游么
为什么很多人说自己总学不好外语?方法不对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更大原因是在于不坚持,其实你自己也感觉自己有进步,可是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校读书的时候还好,因为自由的时间多,可以有许多时间学习。工作之后,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很多人都会放弃了继续学习外语,即使工作有需要用到外语,但是工作了很多年也不见得外语水平比读书时高得了多少, 一句“ Please make sure this sample _ 就让老外晕了菜。 (翻译:请确认这个样板。”确认“在此应该使用”confirm_ 而不是“ make sure_ )。虽然老外通过上下文也猜到你要表达什么,可是如果语言都不专业了,人家还能对你公司的产品有很大的信心吗?
不懂外语可以去泰国旅游吗
为什么是清迈,不是曼谷,或者其他城市?
清迈妈妈们的理由是,除了「16所国际学校」的教育诱惑,还有清迈的城市气质,给她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4年,何文君在看了电影《泰囧》后来到清迈。那是一个雨季,骤雨砸在清迈古城里老旧的横梁木上,芭蕉叶、棕榈叶簌簌地抖落着雨珠,清迈人热情地招呼着何文君进店避雨。在上海生活了27年的何文君习惯了大楼、车流、流淌着的霓虹灯光,但在这一刻,城市全被浇洗干净,只剩下安逸。此后,几乎每年,何文君都会来泰国,她也去过曼谷,但泼水节时有人拿水枪滋了她7个月大的儿子,为此,她对整座城市都感到生气。相比之下,清迈人温柔、热心,总是笑脸相迎。
「他们身上有一种silly fun(傻乐)。」32岁的小熊也在清迈生活,她见过这里的人花一两百泰铢吃个路边摊都能高兴地跳舞,咖啡店的老板每个月挣的钱和打工仔一样多照样每天嘻嘻哈哈。清迈人爱在山野上吹着风骑摩托,在瀑布旁扯块布就野餐,素贴山下的村子里隐居着一群艺术家,宁曼路上随便一拐就是一家设计师小店,这里的咖啡店就算每天逛一家,一年365天都逛不完——清迈无疑是轻盈、恬静、文艺的。
吴含欣喜欢花草,热带植物总是色彩明艳,生命力嚣张。离开象岛后,她和丈夫把行李寄去清迈,然后去了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他们曾考虑过,是否要带着孩子在巴塞罗那定居,那时正值秋天,巴塞罗那公路边的山野光秃秃,满眼褐黄,吴含欣觉得不习惯,总想着泰国熟悉的青草香。
的确,生活在清迈的孩子,日子也散发着青草香。六六第一天上学,李潇很担心:「我儿子的英语水平真的是零。」但是开学第一天,小男孩回家后一脸开心,说自己交到了朋友。「你上课听得懂吗?」李潇狐疑地问。「听不懂,但是黑板显示屏上会有动画,猜也猜到了。」
孩子们在国际学校里是自由的:上课时围坐一桌,可以坐着、站着、躺着,以最舒服的方式学习就行。开学没几天,另一位清迈妈妈陈静吓到了,儿子花生回家说:「我们没有上课啊,每天都是玩游戏。」她去学校打听,才得知上课的方式是:「老师讲一段,孩子们讨论一段,时不时再插播个小游戏,花生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上课。」
李潇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六六有一次上数学课,恰逢清迈雨过天晴,窗外的蓝天正好,青草上还挂着雨水,数学老师索性放下课本,带着孩子们在室外丈量起操场的长度,六六回来说,玩了一下午。这种「寓教于乐」,李潇很满意。作业的选择有时也是自由的,分为可做、可不做。当然,清迈的中国妈妈们普遍要求孩子「做」。好在量不多,下午三点半,李潇接到放学的六六时,他基本上都已经在课间完成了作业。
这也是邵雅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她原本在国内经营一家瑜伽馆,因为疫情的缘故,在家上了一年网课后,读初三的女儿佳宜,成绩掉到了年级三百多名。她与佳宜聊起去清迈,「在国内的话,你想上一个好高中是不可能了,现在有另外一条路,你愿意走吗?」刚来清迈时,正值清迈疫情高发期,女儿佳宜只能在家上网课,第一周结束,佳宜告诉她,老师布置了作业:「呼吸新鲜空气!」她觉得搞笑,怎么可能,不相信,自己用翻译器去学校的App上查看,竟然是真的。
来清迈两个多月,李潇觉得六六看起来更自信了,他不再频繁地眨眼,开始大胆地表达。过去,李潇问过六六将来想做什么,儿子一脸茫然,不安地说:「妈妈,我现在还没有理想。」但最近,他会摇晃着小脑袋说:「妈妈,我想当个商人,巴菲特那样的。」
一切都沿着李潇的预想发展,清迈妈妈之间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氛围,鸡娃、内卷,似乎很少见。李潇所在的家长群里有个英国人,是前橄榄球队的教练,她热情地让孩子们来自己家学橄榄球,「不收钱,大家凑个场地费就好」。因为担心儿子的英语水平,李潇还给学校老师写过邮件,想让老师安排一位中国小孩当六六同桌。老师回她:「当然可以了,还有什么我能帮得上的吗?」这些来自异国的善意,让这位妈妈对接下去的生活信心倍增。
不懂外语可以去泰国旅游吗
我虽然不算是外语的高手,不能与那些同声翻译,笔译的专业人士相比,但是我至少能用英语和外国人一起工作,生活,能单独去国外旅行,能交到新的朋友,能像用普通话一样自然地去跟外国人讨论许多话题。我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外语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考试拿多少分,而是要将它用作沟通的工具,去工作,去旅游,去见识外面广阔的世界。
英语,我已经学了17年,到现在,我还在学习的路上。我每天也要听学习的电台,阅读外语的书籍。我不是聪明的人,我学得很慢,但是,我很勤奋。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外语学习历程也是从应试教育开始。我在中学的时候也很反感做英语考试题,我不觉得那些完形填空,选择题会对我的外语有多大帮助,因为我们说话时是从来不需要通过理解上下文去揣测一句话中间的一个词是用什么时态什么变式。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别人说的话,然后自己能够接话下去,顺利完成一次对话。但是,这个看似没有什么用的应试教育过程,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从考试当中我学到最大的能力是,如何检查语法错误。如果没有那时的高强度考试训练,我估计现在自己不会对语法的错误有敏感的触觉。
我不喜欢应试教育,但是我没有鄙视它,我还是会在完成考试任务的前提下再自己自学(以前在小城镇读书,没有补习班一说)。我喜欢去学校后门的报亭买英文的报纸,忘了报纸的名称了,好像一份是叫中学英语学习报,一份叫CHINA DAILLY。中学英语报比较容易学,可以丰富阅读量。CHINA DAILY 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生词很多,但是我喜欢从阅读中去学新的单词,有情景有上下文,更好记一点。就这样,我从初三开始就读外语报纸,一直到高中毕业。考试成绩也不错,因为我懂了许多课本之外的单词,对阅读和写作都很有帮助。
到了大学,我还是经常读报,因为这已经养成了习惯。大三之前已经考过了六级英语,可是那时我还是不能开口说流利的英语,随便开一个英语的电台或者电视节目绝对是很多听不懂。大四去美国做交换生一年,读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每天接受全英课程,阅读大量的书籍,完全浸泡在英语的世界里,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听力好了很多,路上随便一个人说的话都能听懂了,美国人开的玩笑也能听懂了。阅读能力也大幅提升,看外文原版的书籍能很轻松读懂。可是,我还是不能很自如地和当地的学生讨论作业,课堂上提问或者做报告(Presentation),还是不能像使用普通话那样自如。我知道,我的学习之路还漫长着。
不懂外语可以去泰国旅游吗
中国妈妈们习惯把清迈叫作「迈村」。
没有博物馆,也没有科技馆,这里确实更像一个自然村庄,孩子们的游玩地多是公园、梯田和沙地。何文君承认,环境真的很好,「但也真的太乡下,限制孩子成长」。在清迈待得久了,去了曼谷,小从会「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车水马龙的道路是新鲜的,商场里的游乐场是格外吸引人的,那些在上海司空见惯的都市风情,来清迈后被何文君一度摒弃,如今又成了孩子眼中的「新世界」。
不单是孩子,大人们久居的念头,也会逐渐在清迈寂寥的山野里消解。住在清迈时,一开始是惬意的,但后来,为了逃离「迈村」的寂寥,一到假期,何文君就会和家人火速离开清迈,像出笼的鸟一样,去热闹的曼谷和普吉岛,去更广阔的境外。
何文君回忆清迈生活,「村」的那一面是不容忽视的。刚到清迈,小从就被蚊虫咬了二三十个大包,眼睛肿起来,去医院治疗后才慢慢好起来。医疗是影响家长们城市选择的因素。何文君并不信任清迈的医疗,她举出例子,朋友的孩子得了过敏性紫癜,「过了15天才诊断出来」。吴含欣也看到了朋友的遭遇:因为肚子疼去看医生,被诊断是阑尾炎,可是阑尾割了之后,肚子还疼,才发现是误诊。
妈妈们也是抵达清迈后才发现,自己与「迈村」是否适配。在清迈的房子里,何文君一家与蚂蚁进行过漫长的斗争,院子里、沙发后、厨房中,都投下蚂蚁药,端掉整个蚂蚁窝,这样的故事反复发生。虽然换了很多次药,每个月安排除虫公司上门,但蚂蚁们安静一阵,之后总是复苏。
壁虎、水蛇这些不速之客,也让妈妈们尖叫连连。「院子里来过蝎子、蜈蚣,下雨的时候还看见过鳝鱼。」邵雅一一细数。她原以为女儿佳宜也会忌惮虫子们,但养女儿到第15年,她才知道,佳宜如此热爱自然与动物。她每天晚上就去抓壁虎玩,花纹的,粉红色的,各种大小的,千奇百怪的,还有那些飞过来的奇奇怪怪的虫子,她都愿意养着。来了清迈之后,佳宜养了猫、养了狗,养了乌龟,还养了一条小蛇。最近,看到树上窜来窜去的松鼠,她也想养一只。
这位40岁的妈妈感觉,自己有些跟不上女儿的步伐了。在清迈,邵雅几乎没有可以聊天的朋友,交际圈里都是中国妈妈。因为听不懂英文,学校召开家长会,她只能缺席,但她内心还是渴望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在清迈上了半年课,佳宜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整个高一,只有她一个。」她讲起佳宜获得奖学金那天,她特意去了学校,拍了视频,回家后,再用翻译器一句一句来看,通过这样的特殊方式感受女儿的高光时刻。
除了妈妈们自身的价值感,夫妻关系也是考验。为了保证清迈留学的费用,大多数陪读家庭,只有妈妈一方跟在孩子身边,爸爸们留在国内挣钱。何文君记得,有一次和丈夫一起去学校接小从,她在车里等,丈夫去教室后被一群陪读妈妈围住,其中有人直接开口问他要微信号,邀请这位爸爸去「联谊」。她不赞同夫妻分离两地的陪读模式,在清迈的这几年,那些夫妻的花边故事她听了不少,才更坚持一家人一起去曼谷。
从一家世界500强的房企离开后,陈静和丈夫在清迈经营一家留学中介机构,他们的账号「花生米爸在清迈」,这两个月里收到了至少2000多份「清迈留学」的咨询。但她同时也承认,有一部分人正在离开清迈。
陈静谈起,大概五六年前,最早来清迈的中国家长是一群高知人群,后来到了2018年左右,很多人跟风,等疫情发生后,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又会回到国内。有一部分家长是因为上网课,亲眼看到孩子们课堂什么样,无法理解这边的教育理念,甚至直接质疑:「老师上课,就给孩子放了一段动画片,我为什么要花这个冤枉钱?」
还有一类,是因为经济问题,毕竟来清迈的都不是财富自由的家庭。陪读签证不允许家长们工作,但也有一家人来到清迈以开民宿、开中介、开餐厅为生,疫情之下,生意做不下去,整个家在清迈的根基都会摇晃。
李潇想过,给自己和六六准备的百万存款,即使她五年内不工作,一年20万元,也够母子二人在泰国生活。但她并不是没有钱的担忧,最近也在摸索新的赚钱方式,比如在互联网上做国际婚恋,在短视频平台开直播教人跳舞。邵雅也是如此,不想放弃瑜伽老师的过去,她去清迈的一家瑜伽馆上公益课,也给在国内的学员们上网课。
可即便是离开清迈,也不是没有新的烦恼。来到曼谷读小学的小从有些不适应,跟不上课堂进度,那阵子由于疫情,全校学生都在家上网课,何文君的丈夫就承担起补习老师的角色。小从在清迈下了课后疯跑的日子结束了,丈夫盯着小从做题,两三个小时解答不出,也得坚持孩子必须坐在课桌前。何文君觉得,丈夫把孩子逼得太紧,说过几句,但她内心同样也因为孩子的掉队而感到焦虑。
比起清迈,曼谷学校的课程难度陡然上了好几个台阶。小从有次做阅读理解,内容是关于泰国历史的,当过英文翻译的何文君发觉,如果不翻词典,她也根本看不懂。一周的数学网课结束后,乘除法都教完了,下一章就是分数,她对照国内一年级的课程,「进度真的太快了」。她觉得「鸡娃」似乎不可避免,因为「爬藤」申请名校时,小从要面对的不只是同校同学,不只是全泰国学生,而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
湄南河边,何文君看到了与黄浦江相似的夜景,触天的楼宇亮着闪耀的灯火,杂沓的车辆,喧闹的人群都回来了。在她的社交网络里,总是塞满了中国妈妈们来泰国陪读的提问,「清迈哪所国际学校最好」「选曼谷还是选清迈」「要相信清迈哪所中介」。而现实的遭遇,很难用一两句来表达清楚。
不得不承认,清迈妈妈们像候鸟一样,为了孩子,飞出中国,在清迈短暂栖息后,又飞到曼谷,飞到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就像在泰国待了快10年的吴含欣虽然觉得,「清迈更像自己的故乡」,但是她未来大概率会搬去孩子大学所在的国家生活。女儿佳宜也告诉过邵雅,以后肯定会考出泰国,为了更快追上女儿的步伐,邵雅决定,等清迈的线下培训机构恢复营业后,她就报名补习英语。
何文君讲起自己家斜对面的那栋小楼:「前住户一家去了新加坡后,又新搬来一户中国家庭,不过,下个月,他们就打算去曼谷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除陈静外皆为化名)
不懂外语可以去泰国旅游吗
3.很多便宜的衣服鞋子都是二手。去集市逛,30฿的衣服都有,人民币不到八块,还有很多名牌二手鞋,但是不是正版就不知道了。不想买二手的可以看吊牌。
4.肉类没有蔬菜贵。很多餐单的荤素搭配和国内完全相反,国内荤素1:3这边就是3:1,比如吃粉,解决速度依次是蔬菜,粉,肉。
5.口味重调料,喜欢甜,酸,冰,色素,有的吃起来一股中药味。很多吃起来都是甜的,面/肉/汤/烤肉..甚至还有为觉得不够甜的人准备的备份糖,不喜欢甜的可以和老板说少糖。喝的一般都是满杯冰块,然后往里面倒,所以喝到后面冰融化都没什么味道了。
5.不分国籍无商不奸。当地小饭店一般都是两种菜单,一种给本地人看的,一种给外国人看,给外国人看的价格会贵出10-20฿,这种菜单一般会有英文中文,最好拿着本地菜单翻译指给老板点,但有的会装作听不懂的亚子给你上别的菜。
6.交通不发达,摩托车或许是主要交通方式。泰国堵车很严重,我觉得应该是道路规划问题,所以很多人骑摩托效率更高一点,但是他们骑的很快,来一个月目睹了两起翻车事故。摩的师傅貌似是正当职业,有统一橘黄小马甲。
7.外国人多/当地人懂外语或许只限于商业活动领域,比如商场或旅游区。
8.中国云南的在泰国特别多。身边中国人十有八九是云南的。
9.住房交通不便宜。学校一般不提供住宿,有的有合作住宿区,但一个月也要1000+,按理说学生住房是最便宜的,所以我盲猜整体租房价格都是月租1000+。交通一般是皮卡,出租,摩的,公交,轻轨,油船,皮卡最便宜,8฿,人民币块左右。
10.没空调的地方热的很,有空调的地方冷的很。去有空调的地方最好带着外套,我朋友上课冷到想穿羽绒。
11.动物与人相处和谐。可能因为泰国人对动物很友好,几乎没有怕人的动物,慵懒自在的猫猫狗狗,在人面前大胆抢食小鸟..
12.泰国人喜欢各种颜色搭配。很多建筑都是五颜六色,让人心情明朗。
13. 711很一般。这是在中国有专门的宣传部?感觉没有网上很多吹的那么好,红牛海苔什么都和国内的差不多,还有很多都是在国内能吃到的味道,价格也没那么神奇般便宜,甚至觉得另一些便利店更好。对于网上推荐,大家做做参考就行,还是得自己多探索。
14.并没有给小费的习惯,也不忌讳硬币。
15.行驶方向与国内相反。
16.除了泰国本地产品,别的什么大牌并没有比国内便宜。
17.水果是有区域性吗?为什么我附近并没有看到好多便宜的水果,我已经两周没有吃水果了,说好的来这边把水果当饭吃呢...
18.不算危险吧,和国内差不多,这边很多漂亮性感的男男女女们.. 但是!太晚了大家还是不要在人烟稀少或者很乱的地方荡,听说枪支合法,很多普通人手上也有,大家手机里最好存着报警和救护车电话,最近我住的附近半夜老是听到警车的声音。
19.进店或者什么建筑注意观察要不要脱鞋。
20.喝东西用吸管,街边小摊一般有保温水箱装冰水,自己打,我以为用吸管就代表这个国家的人都很讲卫生很优雅,直到我在一家常光顾的店看到老板在没什么生意的时候直接很自然的打开水箱拿起旁边的杯子伸进去舀水怼嘴喝..
21.带牙套很流行,各种大大小小的整牙店,价格比国内便宜
22.普遍信奉鬼神,王室至尊(王室至尊还有待争议,很多人貌似也不care的,care的貌似都是些老一辈或者思想保守派)。各家各户经常看到贡品/挂饰/鬼神像,做生意的门口很多都会摆祭祀台,比如很多商场旅店啥的,我住的附近有很多酒店都摆了,每天都会接待很多国家的游客,中国游客为主,都喜欢和祭祀台拍照,但本地人应该挺忌讳拍这些的,但是理解外地人的新鲜感和不懂,所以一般不会制止。
23.三孔插座对不上,要买转换器,两孔的可以。
24.气温燥热,特别是凉季,鼻子都干出血了,现在12月,气温19-33。
25.老式公交8 猪,新式(空调)公交取决于距离,25 猪可以全线。
26.不用翻墙上网美滋滋,但是反过来国内很多网站区域限制用不了,包括很多音乐平台很多音乐的版权有地区限制听不了,但是可以下载个国外的音乐app。
27.再吐槽一下喝的,真的是先冰块满上再后倒溶质(?)。比如上次去小摊买奶茶,不想要那么多冰块就只给我倒了一半冰块结果奶茶量却不变,合着您老人家一杯的奶茶量已经定死了呗,那还好是要了点冰整体看起来没那么少,要是我一点冰不要就只给我1/3的奶茶呗。所以最后给了我只及平常2/3的总量,难怪泰国奶茶便宜,一杯的冰块混着定量奶茶能不便宜吗。(别的店子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这是在集市摊某店)(这里澄清一下,其实他们的冰块相当于我们的水的概念,整杯奶茶由冰块与浓缩奶茶构成,如果你少冰或者不要冰块,他们会非常不理解,可能会认为你很重口,因为剩下的就是稀释前的浓缩奶茶,所以我觉得也不是小气,是设计太不科学人道了,除非你拿着很久才喝那时候冰融化了就变成了一杯像国内那样的普通冰奶茶,可以说对于那些很久之后才喝的人来说保温性很强,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买来就是马上解渴的啊..并且这里奶茶店基本没有加水代加冰的概念,没有水给你加)
28.蜥蜴很大,壁虎很多。
29.有些路边放置的水缸或者荷花池里会有很多很漂亮的小热带鱼。(抓录到了很珍贵的一幕↓)
30.我和周围的国人都认为泰国很多酱有种很冲的臭味..像口水干了之后的味道或者肚脐味..
31.买酒比国内严格。比如711,有专门的买酒时间,非规定时间段不卖,如图:
32.泰国彩妆可以去eveandboy,一般大点的国际化的商场都有。时间足够的话可以慢慢逛逛,试试各种品牌,有名不代表各方面就吊打别的牌子,可能只是宣传比较到位导致知名度高而已,比如不要想到泰妆口红就是4u2,价格不是最划算效果也没有比别的更便宜更出彩,就比如上次去看试的另一个没听过的牌子的哑光口红效果各方面都挺好,还比4u2便宜,如图:
33.还想着到时坚持到回国都还没有拉过一次肚子就回去和大家炫耀炫耀..结果今天就中招了..近期!大家不要喝这个牌子的玫瑰味的东西!我们推测是玫瑰出了问题 保险起见这个牌子都不要碰了!一直在泄水 和朋友刚吃了肠康片希望明天能好,如下(顺便,有没有喝这个拉肚子的我们组个队去举报一波??):
34.明天看情况给肠康片反馈,但目前我知道的711这个治拉肚子挺好,大家要是闹肚子不严重没带药又不知道买什么就去711买这个吧(欢迎指正)(严重的给我去医院!!上吐下泻还头晕的那是食物中毒了更得去医院!!),如图:
35.今天昨天吃了肠康片今天肚子好多了,早上还是有点叫现在没什么不适了,没有肠康片的可以依照34条,我刚刚去买只要10 猪,在711柜台那。
36.戴黑色头套的不是_..这里不是伊拉克和叙利亚,别人只是在努力防晒而已。
37.常驻的记得来的时候多带点爱吃的这里没有的能上飞机的,对我来说比如辣条..
38.很喜欢山胡椒味。这种味道可以加在甜食,海鲜,汤汁,面条甚至..洗发水里..
39.电线杆是方的,听说是防止蛇爬上去?
40.店门口一般摆这类的来引人注目
41.芭提雅超多外国人,特别是海滩边,简直是欧美小镇
42.女性内衣店,化妆品店很常见到单独男性,大大方方的挑选
43.玩海上项目比如潜水什么的就算有防水袋也最好不要带下水,一定要也要下水前好好检查牢固性。上次去岛边玩浮潜,有个男的手机掉了最后随行导游找了很久才找到,有个男的手机进水
44.榴莲酸了是变质了,吃了会拉肚子
45.四面佛是神不是佛
46.泰国蚊子好聪明...
47.很多年轻漂亮的女性做着在中国大部分女性不会做的工作,比如工地搬砖和水泥,泊油船...
48.街边的黄色小花环是贡品不是装饰品(话说真的好好看好好闻忍不住想买一个当手环带..)
49.理发店洗头一般都不调水温都是冷水,没有泰食洗头按摩的概念(后面貌似听说只是中国洗发店才有这种服务..)
50.公共洗衣机很受欢迎,街边很多那种公用投币洗衣机室
51.现在全泰实行无塑料袋政策,去各大超市便利店不再提供塑料袋,去买东西记得自备(这几天貌似受到民意影响?开始从不提供到减少使用)
52.蔬菜流行袋装卖,相同量比国内贵
53.不要订街边酒店,晚上摩托车很吵,跟炸了一样,跨年那天不要订马杀鸡扎堆的巷子里的住房,晚上他们会各种嗨歌到很晚
不懂外语可以去泰国旅游吗
毕业以后,我进了一家美资公司,在亚太区部门做,同团队的同事来自于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泰国,澳大利亚)。本以为自己的听力已经在美国锻炼得很好了,哪知道原来自己只能听得懂纯真的美国口音,但是英语是世界语言,全世界都在用,而且各个地区和国家的人都有自己的口音!邮件的来往还算容易,一旦接听电话就顿时懵了,没有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协助,能不能听懂对方说什么,全靠声音,或者“蒙”!刚开始工作时真得很难,要适应新角色的转变,又要接触全新的业务知识,又不能完全理解别人的意思。那时也会沮丧,为什么以前学的东西到了社会那么不实用。
后来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适应期和练习期,我终于逐渐摆脱了职场新人的称号,工作上轨道了,也基本能完全听懂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可以和他们顺利地开展工作。到工作的第三年后,工作能力已经提高了许多,责任也变大了,需要主持会议,讨论项目,处理客户和供应商之间更困难的问题。到那时,仅仅是听懂别人说什么已经远远不足够了,还要会想,会说,开会时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平常工作时平衡多方利益,圆滑地处理大小事务,如何有技巧地说外语,这是更高的学问。这时,我需要的不但是简单的语言翻译能力,而是要懂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让与我一起工作的人感觉愉快,使自己在团队里发挥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