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泰国风情旅游区(西双版纳离泰国很近吗)

个人学习 13 0

西双版纳旅游攻略

西双版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分旱、雨两季。 旱季:11-5月,为旅游旺季,“泼水节”于每年4月中旬举行。 雨季:6-10月,为版纳的雨季,六七月是西双版纳天气最热的时候。

西双版纳旅游线路主要分为4条: 北线:野象谷风景区、金国山寨风景区、原始森林公园等。 东线:中国科学院植物园风景区、傣族园风景区、望天树风景区等。 西线:独树城林风景区、勐景来风景区、哈尼文化公园、景迈山等。 市区路线:曼听公园、大佛寺、总佛寺、万达主题公园、千年傣族村等。

【总结的经验】 首先,云南不适合自由行 1、不方便,云南几个精华景点之前距离特别远,交通很不方便,景点之间很多地方没有班车 2、浪费时间,所有时间花在等车,找攻略,问路上面了,真正玩的时间大大压缩 3、多花好多钱,景点,酒店拿的是高价,每个地方交通花费特别高,花钱肯定多 4、很操心,全部都要自己弄,查资料会把你自己逼成导游

其次,云南西双版纳不适合纯自驾游 1、不安全,云南山路特别多(地无三里平),除非非常熟悉路况,否则不要自驾车出游 2、不划算,玩几天下来油费过路费就要花2000多,还不加车损 3、玩不好,每个景点之间开几个小时车,特别累,到地睡觉,根本没心情玩 4、很操心,自己订房订车,还有可能到景区的路都会走错

西双版纳泰国风情旅游区

阿昌族过手米线

02.德宏景颇撒撇

德宏景颇撒撇也叫做“补撒”,2022年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景颇族的撒撇有苦撒和酸撒,景颇族喜酸撒较多,二者所用食材不一样。苦撒味苦,酸撒为酸口。苦撒的苦味来源于从牛胃中取出的苦汁,苦汁加入切碎的韭菜、辣子、蒜和舂碎的牛肉末就成了苦撒的蘸水。酸撒撇的酸味来源于柠檬或羊奶果,蘸水由切碎的韭菜、小米辣、蒜和煮熟的牛肉末做成。成品色泽翠绿,先苦后甘甜,调料独特。

德宏景颇撒撇

03.傣族的泼水粑粑

泼水粑粑是德宏地区傣族和德昂族泼水节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风味小。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傣族泼水粑粑软糯香甜、甜而不腻,是傣族饮食文化鲜活生动的展示,是特定地域饮食文化的集中表达。2022年,傣族的泼水粑粑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傣族的泼水粑粑

04.甩手粑粑

甩手粑粑色泽金黄,质地松脆,味道香甜,是德宏的传统小吃,曾入选“中华名小吃”,现在云南各地街头巷尾均有制作。甩手粑粑与印度飞饼相似,以鸡蛋液和成的面团,用手甩成片,包入馅料,煎制而成。食用时,切成小块,再滴入炼乳,甩手粑粑常见的口味有香蕉味、苹果味、菠萝味、葱香味等。

甩手粑粑

05.煮糯米粑粑

傣家人,好吃糯米粑粑,有的人家从年头吃到年尾。他们把粑粑切碎,在锅里与红糖蜂蜜煮熟,再滴上点白酒即可食。开席前先盛一碗给每个客人食用,起到饭前充饥之功能。

煮糯米粑粑

06.梁河县烧肉米线

梁河县烧肉米线是当地的特色传统小吃,由碗豆粉米线发展而成,制作历史悠久。早在旧社会时期,傣族就有拌碗豆粉米线的传统食俗,当时因生活艰难,豆粉米线没有放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才在碗豆粉米线中放入烧肉,经过不断改进,梁河县烧肉米线成为广受欢迎的特色美食。2021年,梁河县烧肉米线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德宏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梁河县烧肉米线

07.德昂族橄榄撒

生活在德宏的德昂族,饮食习俗考究,用料较为广泛,擅长煮、拌、炖、舂等技法,口味偏酸辣嗜凉食。橄榄撒就是德昂族的传统美食,成菜酸香回甘,风味独特,德昂族的橄榄撒制作历史悠久,跟三国时期,诸葛亮率领三军南征时路过德昂族山寨有关。2021年,德昂族的橄榄撒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德宏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制作德昂族橄榄撒

08.傣家菠萝饭

傣家菠萝饭具有菠萝完整形状,外形美观。果壳内的糯米饭.融糯米和菠萝的香气于一体,具有菠萝果肉的浓香甘甜,米饭软黏适口,风味独特。菠萝糯米饭主要用料为菠萝,蒸熟的糯米饭,调料是白糖。制作时把菠萝尖端切下来做盖.出果肉,将掏出的菠萝肉切碎,拌入蒸熟的糯米饭、白糖,然后装进菠萝内,装入蒸笼蒸熟,使菠萝果肉与糯米饭融为一体,即成菠萝饭,成品香糯甘甜。

09.舂鸡脚

舂鸡脚的配料十分丰富,做出的鸡爪,酸辣爽口。鸡脚煮至九成熟,剪去鸡指尖后放在有冰块的保温桶里。把蒜瓣、小米辣、豇豆、洋葱、空心菜入臼舂碎,最后放入鸡脚、挤入柠檬汁一起拌舂,不宜舂太烂。最后放入盐、味精、辣椒酱,大芫荽、胡萝卜丝、炒熟去皮的花生碎一起拌匀食用。味道酸爽香辣,口味独特。

舂鸡脚

10.柠檬手撕鸡

柠檬手撕鸡主要用料为仔鸡,青柠檬、缅芫荽、柠檬叶、荆芥、姜蒜末等。将仔鸡宰杀后,去内脏洗净,用清水煮熟,捞起冷却,然后将鸡晾凉后撕碎,在野外佐以剁碎的姜蒜、缅芫荽、柠檬叶等相关配料,配入盐、味精、酱油等调料制成。柠檬的酸香、缅芫荽、荆芥特殊香气融入小米辣的辣香,成菜风味独特、酸辣清香,增进食欲。

柠檬手撕鸡

西双版纳泰国风情旅游区

景颇族鸡肉稀饭

04.臭菜煎鸡蛋

臭菜是德宏地区傣族重要蔬菜。由于风味独特,近年来已作为云南特色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傣家人采摘来煮、煎、凉拌,都可以食。食后,能除毒消炎。属于含羞草科藤本植物,因有特殊气味,故称为臭菜。臭菜煎鸡蛋菜呈饼块状,色金黄中透出碧绿色,味特殊,鲜香可口。

臭菜煎鸡蛋

05.竹筒煮酸笋清汤鱼

竹筒煮酸笋清汤鱼,是德宏州景颇族的风味菜肴。酸笋入菜,既为主、配料,又做酸味调料,这是地处滇南、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各少数民族用料的共同特点。此菜红白黄绿相间,酸辣适口,鲜香味美,古朴无华。

竹筒煮酸笋清汤鱼

06.凉拌蚂蚁蛋

我国食蚁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傣族选食的是生长在树上的黄蚂蚁所产之卵,俗称为蛋,其蛋粗壮,具有味鲜可口、食法多样、营养丰富的特点。制作时将蚂蚁蛋洗净后,用沸水稍烫,滤干水分入碗。把番茄在微火上烤熟,去皮,剁碎,缅芫荽末、小米辣、柠檬叶末、荆芥末、姜蒜末、盐、白糖、醋、酱油、味精一齐入蚁蛋碗内,拌匀凉食。

07.炸牛皮

食用猪皮、羊皮、狗皮已属常例,食用牛皮则见于傣族。傣族用牛皮做菜,有腌牛皮、炸牛皮,均属佐酒佳肴。成品口感泡脆,蘸吃番茄喃咪,辛香回甜,风味独具。制作时,锅上火下油,烧至四成热时,下入牛皮,用小火慢炸至泡时,捞出控去余油装盘。青辣椒、大蒜、葱、香菜洗净后切碎入碟,番茄上火烧后撕去皮舂碎,与盐、生花椒粉、味精人碟,拌匀入味即成番茄喃咪,随同炸牛衣上桌蘸食。

炸牛皮

08.苤菜根舂牛干巴

采用牛肉干巴、苤菜根适量,用青辣椒、生姜、芫荽、大蒜、食盐、味精适量。先把牛干巴烤熟切碎或切碎后煎熟,青辣椒烧熟切末,苤菜根与芫荽切碎,姜蒜拍松。切好的牛干巴与苤菜根、青辣椒末、芫荽、姜、蒜、食盐、味精同时装入臼中捣碎,即装盘食用。苤菜根舂牛干巴质地细软,烤肉香与苤菜清香兼容,味美可口,易嚼不燥。

苤菜根舂牛干巴

09.包烧金针菇

包烧金针菇是傣族传统美食,主要用料为金针菇、小米辣、葱姜蒜、芫荽,金针菇洗干净撕碎,把小米辣、葱姜蒜、芫荽洗净切碎备用,把切碎的所有佐料加上适量盐和金针菇一起拌均匀,拌均匀的金针菇放在芭蕉叶上,包裹严实,用篾子或者竹棍绑好即可在炭火上烧烤,十五分钟左右即可。金针菇细嫩汁多,鲜香美味

包烧金针菇

10.酸笋鱼汤

酸笋鱼汤,是德宏州以傣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喜吃的传统佳肴。成品酸辣适口,鲜香味美,夏秋进食,胃口顿开,配吃新米饭,美不可言。制作时去掉挑手鱼的刺、鳃、内脏,清洗干净。炒锅上火,注入油,热时下蒜、姜舱锅,注入杂骨汤;沸时,下鱼、酸笋、辣椒,待鱼煮至透心,下盐、味精、胡椒面、装入汤碗,撒上葱花即可。

酸笋鱼汤

11.景颇绿叶宴

德宏是景颇族和傣族的主要聚居地,景颇族生性喜辣、苦,而景颇的菜肴是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一枝奇葩,景颇菜中的八大名菜有舂菜、焖菜、拌菜、烧烤、鬼鸡、撒苤、竹筒煮菜系列。在景颇山寨,“绿”是永恒的主题,就连招待客人的食物,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绿叶宴。元《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载,“食无器皿,以芭蕉叶籍之。”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有“食不用筷”“捻成团而食之”的记载。绿叶宴是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

景颇绿叶宴

景颇绿叶宴没有锅筷碗勺,都是用翠竹和绿叶制成。吃的是山里采来的野生菜、野生果,用餐的地点是在山野之间,称得上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绿叶宴中,舂菜是最富特色的一道,制作工具必须是竹筒和木杵。烤熟的肉、植物中的竹笋、苦子果等都是舂菜的佳品,其辣中带香、香中微苦、苦中回甜的独特滋味为“景颇一绝”。从“舂筒不响,吃饭不香”的景颇民谚中,就可以看出舂菜在景颇族生活中地位。

景颇绿叶宴

绿叶宴以当地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舂、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在翠绿繁茂的竹林间,面对一桌绿色的绿叶宴,入口的都是大自然的味道。2022年,景颇绿叶宴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绿叶宴特色菜主要有:竹筒烧肉、绿叶焖肉、火烧鱼、景颇鬼鸡、舂干巴、揉野菜、凉拌鸡蛋、煮菜。主食是鸡粥、竹筒焖饭。盘腿而坐,蕉叶为席,竹筒为杯,绿叶为碗,五指为筷,这就是神奇的绿叶宴,一场兼具野性与古朴的原始盛宴。

景颇鬼鸡

12.孔雀宴

孔雀宴又名“孔雀手抓饭”“傣家迎宾宴”。是近年来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昆明等地兴起的一种傣族饮食文化形式。随着云南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傣族餐饮也随之发展起来,最初的傣族餐饮主要满足当地人的饮食需求,在饮食制作和口味上更多地保留了当地民族的饮食习惯。孔雀宴的菜品大同小异,主要有:烤鸡、火烧鱼、烤五花肉、花生米、柠檬手撕鸡、舂干巴、凉拌折耳根、炸猪皮、包烧金针菇、芒果虾仁、火烧烧茄子、手剥竹笋、南瓜饼、菠萝饭等。

孔雀宴

在孔雀宴整体呈现方式上,各地各店的制作大体相同,都是将整桌菜肴塑造成一只孔雀的形象,但在具体操作和食材选用上也有一些区别。首先,在造型方面出现了几种方式:第一种在一个大圆桌上,铺满芭蕉叶作为摆放食物的器具。圆桌的一端摆放一只仿真孔雀头和脖颈的道具,芭蕉叶上用不同食材组合、装饰成孔雀开屏的造型。第二种跟第一种相似,只是将芭蕉叶替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簸箕,整个饮食造型全部在簸箕中完成。第三种,则将盛放食材的器皿换成了一个个类似羽毛的菱形器皿,并围绕仿真孔雀头摆放出孔雀开屏的造型,每一个器皿里单独一道菜。

创新孔雀宴

13.德宏土司宴

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均在德宏地区设立土官土司,最早是元至元十三年(1276)设“六路一赕”;继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置麓川平缅宣慰司、茫施府、南甸府,清袭明制,除册封既设九土司外,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又增设动板相当于今中山、动嘎、法帕土千总,至此滇边德宏有“十土司”之称。德宏十土司均为世袭制,实行封建土司领主制度。传至新中国成立初,长的继袭29 代,多数为 20代左右。虽经民国实行“土流并治”,但不能从根本上废除土司制度。在土司文化的结构中,土司的饮食文化,备受关注。历史,如大河奔流似的汹涌而去,但土司当年的饮食文化,却在无意中被传承下来。德宏土司宴的特色菜品:煮糯米粑粑、笋子菜、生食兽肉剁生、酸肉鲊、苦肠参、酸鱼、荷叶鱼、土司鱼、补气汤、臭菜煎鸡蛋、酸粑菜、虫子拼、水果拼等。

德宏土司宴

14.阿昌八大碗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等地。德宏阿昌族所居住的区域多气候炎热、潮湿,饮食习俗接近于德宏当地的傣族,同样喜食酸、辣、苦、凉的菜肴。阿昌族在重要的节日或是宴请时,也经常食用八大碗的传统习俗。最早的阿昌八大碗,是阿昌族在泼水节期间招待串亲的小伙子们而制作的“鸡宴”,一般只选择用鸡肉来制作八道菜肴。八大碗根据不同的节日和宴请的目的菜肴也有区别,但通常的主要菜肴是大白炖、盐炖鸡、串菜、火炖鱼、白片肉、卤汁米线豌豆粉、山芫荽肉圆、干拼及酸汤等。

阿昌八大碗

15.德宏杀猪饭

从热闹和菜肴的丰盛角度看,德宏杀猪饭堪比年夜饭。火烧肉是德宏杀猪饭的前奏,猪杀后打理好,各个部位均可拌上盐、辣椒、花椒、草果面等佐料后直接放到火上烧,味道鲜嫩香辣爽口。生撒、小炒肉、猪血旺、酸扒菜煮猪骨、油炸猪皮、腌菜炒肉、苦凉包炖排骨、水煮白肉、水腌菜拌树毛衣等等每一道菜都让人充满食欲。腌肉和灌肠也是杀年猪必做之事,用豆腐、猪血、花椒、辣椒、草果等佐料拌均匀后灌入肠内风干后即可。

德宏杀猪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