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此次去泰国主要任务是考察那里的一座世界老子文化城,其规模在国内没有可比,在世界范围内可能也是最大的。而他却是低调不争,静卧徜徉在泰国北碧府的红宝石山脉下。当然吸引我们的有那里的原生态环境,更令人尊敬的是那里的创业者们用毕生的精力在传播老子文化,她们身上无不散发着老子的思想光辉与文化内涵,尊重自然、养心养生、安身立命、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谦虚、慈爱、不争、不强的品质。
这些价值观和思想其实是可以帮助现代人如何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提高个人素质,增加生活幸福感,也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老子文化城主要定位于传播老子文化、深耕农业文化、开拓养生文化,目前已完成所有传播老子文化的基础建设,并已面向世界各国老子文化的爱好者、崇拜者们开办了多期培训班,接下来将重点开发农耕文化和养生文化。
老子文化城在泰国的成功建设,不仅得益于老子文化的深邃哲理,也受益于泰国人的包容与不争。泰国人虽然信奉佛教,但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一切有益于个人修行和维护社会关系的行为他们都能接受。其实老子文化不仅在泰国,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传播得很广,如德国,《道德经》传入德国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德国电视台的一项调查表明,老子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在国外,《道德经》比《论语》影响大。据统计,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道德经》是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的传世经典,《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总数近500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高达700多种。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根据老子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而黑格尔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美国学者卡普拉惊奇地发现了道家哲理与高能物理现象高度吻合,他在《物理学之道》中说:“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在西方,《道德经》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都流行,因为他是一种哲学,教导我们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在修身方面,老子讲究的是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的是物极必反之理。
最后再说一句养生,泰国是亚洲最适宜退休养老的国家,物价便宜,气候适宜,特别是房价也不贵。另外泰国的医疗水平很高,特别是养老方面的医疗设施很完善,而且价格也不高。但建议养老最好是租赁而不是购买当地房产,因为带土地的房屋外国人是不能拥有产权的。
泰国给我这个第一次去的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继续深入的了解这个“微笑王国”。
去泰国旅游住别人家
穿衣方面:
1条品牌牛仔裤元,1件夏装元,1双耐克跑步鞋(中档)元,1双男子商务皮鞋元。
餐饮方面:
普通餐厅元,2人餐、中档餐厅、三道菜、三道菜元,麦当劳(或等效的套餐)元,国内啤酒(升拖船)元,进口的啤酒(升瓶)元,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升瓶)元,水(升瓶)元,浓缩咖啡元,(定期),牛奶(1升)元。
购物方面:
大米(1千克)元,新鲜的白面包(500克)元,鸡蛋(定期)(12)元,奶酪(1公斤)元, 鸡胸肉(1kg)元,牛肉(1公斤)(或其他红肉)元,苹果(1公斤)元,马铃薯(1公斤)元,番茄(1公斤)元。
交通方面:
单程车票(当地运输)元,月票(原价)元,汽油(1公升)元,出租车开始(正常关税)元,出租车1公里(正常关税)元,出租车1小时等待(正常关税)元。
住宿方面:
在市中心的公寓(卧室)元,公寓(1卧室)外面的中心元,在市中心的公寓(3间卧室)元,公寓(3间卧室)外面的中心元,市中心的公寓每平方米的价格元,市中心以外的公寓每平方米的价格元。
去泰国旅游住别人家
我们去泰国,导游是一名华裔。他直言,在这里很多人都是靠中国人养活。因为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而中国人,是去泰国旅游的一个庞大群体,因为这些中国游客的到来,使得泰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很多人有了工资收入。
比如:导游、司机、在海上开快艇、在海上进行游乐项目的、泰式按摩师、酒店以及旅游带动的那些产业。
如果中国游客一个都不来了,他们将会有大批人面临失业,没有收入。经济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回程的机场打包处,乌压压的中国游客一大箱子一大箱子的打包乳胶床垫,泰国的乳胶垫,中国消费群体是个庞大的所在。
所以,泰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都是友好尊重的。因为他们明白,这些游客,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2、泰国人穷但是幸福指数很高
在这里赚钱的行业都是被皇家垄断的。比如地产、投资、乳胶、红宝石、蚕丝、燕窝等等很多我们了解的与泰国有关的特产和行业其实都是皇室持有。
泰国老百姓工资不高,穷人也很多。在泰国街头遇到乞讨的孩子,千万不要一时发善心给零钱,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不知道会涌出多少孩子围住你,抱大腿,不给完别想走。
为什么他们穷却幸福指数高呢?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他们没有我们教育和医疗这两座大山的压力。
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都是国家负担费用。即使是得了癌症,也能得到国家的补贴和资助。甚至作为攻克癌症的医疗研究对象,对其生活起居、饮食习惯进行安排和研究,制定治疗方案。
所以大部分泰国人并不醉心赚钱,生活态度乐观,随性。哪怕生意再好,节假日想关店就关店,周末一定要过亲子日。
3、泰国的泼水节是他们的新年
泰国的泼水节是每年的4月13日,是非常盛大而隆重的节日。这是泰国人的新年,为时三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穿新衣,带着贡品和食物到寺庙供奉僧人。街上会有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烟火表演等各种活动。
如果选择在这个日期到泰国旅游,一定能感受到盛大的节日气氛。感受到泰国人别样的热情。
4、在泰国是严厉禁赌的
泰国对赌博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哪怕为了打发时间,也一定不要聚众打扑克或者麻将。一旦被举报,后果可能会非常的严重。
5、泰国的割乳胶工人是高危职业
在泰国有许许多多的割乳胶的工人,他们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但是这份职业却是高危职业,连保险公司都拒保。
因为割乳胶必须在凌晨两三点太阳未出来的时候进行,茂密的乳胶林往往是毒蛇盘踞出没的地方。经常有乳胶工,被毒蛇咬伤丧失了性命。
在泰国除了我们非常熟悉的眼镜蛇经常出没以外,还有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眼镜王蛇,这种蛇体型巨大,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平时以其他毒蛇为主要食物来源,毒性猛烈,如果被咬,几分钟之内就浑身麻痹,失去知觉,如果没有及时施救,不会活过半个小时。
所以,乳胶工是非常危险的职业。
6、泰国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好
在泰国无论是街道、菜市场、夜市街还是景区,都是非常整洁干净的。街边摆放的小吃都看起来很干净,哪怕是卖散装糕点,都摆放的精致整齐。这得益于泰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泰国人对环境的保护都很重视。
在泰国,景区不允许任何不文明行为,丢垃圾,乱摘花草、乱捕捞,都是被严厉禁止的。一旦发现,罚款的力度非常大。如果是外国游客,甚至有可能面临被遣返。所以,导游会反复强调,不要乱扔垃圾,否则会重罚。
在泰国的中国游客真的非常多,但是真的看不到不文明行为。
其实,在规范行为这件事上,与其道德上的呼吁,不如制度上的重罚来的有效的多。
7、泰国人非常反感中国人蹲在马桶上的行为
在泰国公共厕所几乎没有蹲便,都是马桶。马桶旁边都会接一个水管有喷头。他们如厕后都是冲洗的,哪怕在公共场合泰国的马桶总是打扫的非常干净,没有水渍没有异味。但是在泰国的卫生间里,总是会看到中文字的警示语:不要蹲在马桶上。
导演解释说,这不是歧视,只是中国游客总是喜欢蹲在马桶上上厕所,既不安全又不卫生,泰国人非常不能理解。感觉对下一个上厕所的人也非常不尊重,只能贴这样的警示语。
8、在泰国男人不能说“萨瓦迪卡~~”
这里说的不是这句话不能说,而是音调的不同。在这里,对各年龄段的女人有不同的称呼。
美少女:水晶晶。相当于我们称呼美女,小姐姐的意思。
少妇:水汪汪。
老奶奶:水干干
越是年轻漂亮的女人,说“萨瓦迪卡”的时候越是可以说的嗲一些,拖长了音调说。听到的人越是开心,感觉被祝福。
相反,越是阳刚的男人说“萨瓦迪卡”越是要干脆利落,不能拖长音。否则一定会引来异样眼光的关注。
9、在泰国可以一夫多妻
泰国的男女比例是1:4,而1是男人,4是女人。女多男少的国情下,就注定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虽然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只有合法妻子享有法律的保护,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依然保留着一夫多妻的生活。
至于家里有几个老婆,看看屋前的大水缸就知道了。有几个水缸就有几个老婆。因为从前妻子们都不愿意与别人共用一个水缸洗澡,所以就每人安置一个,久而久之成了一种文化。
如果到了泰国人家里,看到门前的水缸,千万不要贸然去动水缸里的水,会被认为冒犯别人的妻子,小心被打出来。
泰国是一个开放包容性很强的国家,非常适合旅游、放松心情。在这里可以吃到丰富多彩的热带水果,吃到物美价廉的各色海鲜。看到风景秀丽的海岛,体会到别样的风俗人情。有机会,放下工作,放下生活重担,来这里小住一段,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呢!如果你想去泰国游玩,一定要做一些准备:
无论哪个季节去泰国,都要面临烈日的暴晒和大雨的清洗。暴晒和大雨又经常是轮番上阵的,让人措手不及。所以,去泰国需要准备的第一样东西就是晴雨两用的雨伞。
去泰国游玩的计划里如果有出海的项目的话,一定要多准备几件易干的衣服。泰国空气湿度大,哪怕温度30几度的天气,也经常晒不干衣服,易干透气的衣服很重要。
准备防水背包。
出海免不了经历海水,防水背包很实用。避免手机、相机等物品被打湿。
准备榨菜、老干妈
这是当地导游传授的经验
因为很多人不喜欢泰国菜的口味,对着泰国菜食不下咽,导游说经常有国内的游客自带榨菜和老干妈下饭。在这里这两样东西是非常受欢迎的。
带大罐芦荟胶
不论你做的防晒防护多么的严密,恐怕也难逃被晒红的后果,那边的太阳实在太毒辣了。所以,带足晒后修复的准备总是好的。我的经验就是芦荟胶,狠狠地敷上几层,清凉舒缓,很快就能缓解晒伤的疼痛。
在当地也可以买到,但是价格贵很多,不在意价格的可以在当地买。
不需要带防晒、防蚊虫药
之所以说不需要带,是因为觉得自己带的都没什么用。
泰国的太阳毒辣,一般的防晒起不到作用,直接在当地随处可见的7-11便利店,买防晒指数SPF50+的防晒霜。低于这个数值的可以忽略不计了。价格不贵,确实好用。
泰国蚊虫多,叮咬也厉害,如果自己有合用的一定要带着。建议也可以在当地买防蚊液和青草药膏。效果更好。
去泰国旅游住别人家
桂河大桥位于泰国西部与缅甸交界的北碧府,是横跨桂河的一座铁路桥。
桂河大桥的闻名是由于发生在这里的二战期间的悲惨故事。当年日军在这里强迫盟军战俘和亚洲劳工建造一条连接缅甸的铁路,让本需6年才能筑成的铁路在一年内完工,繁重的劳动和日军的暴行导致10万多人在此丧生,因此这条铁路又被称为“死亡铁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拍摄的电影《桂河大桥》获得了奥斯卡七项大奖,这部经典影片也让桂河大桥闻名于世。
不过《桂河大桥》这部电影虽然是基于真实的历史大背景,但其中的具体情节却基本是虚构的。特别是其中英军上校尼柯尔森为了绅士“荣誉”积极为日军修建大桥,最终在临死前阴差阳错又把大桥炸毁的情节可以说完全是文学创作。在真实的历史上,电影中英国战俘所修建的桂河大桥的原型是泰国西部夜功河上的第277号大桥,当时负责这个桥段修建工作的英军中校名叫菲利浦·图西(Philip Toosey)。而在现实中图西并没有为了“荣誉”配合日军全力修建桥梁,而是曾想尽各种办法拖延其修建进度。当然在现实中,这座桥也不是刚刚建成就被炸毁了,而是曾经运行了一年多,直到1945年2月13日才被英军炸毁。而且这部电影里将这座桥称为“桂河大桥”其实也是一个误会。因为这座大桥本来是建在夜功河(Mae Klong)上,但夜功河在不远处与另外一条河流桂诺伊河(Khwae Noi)交汇,那些欧美战俘因为不熟悉当地地理,所以把夜功河误认为是桂诺伊河,又因为不熟悉当地语言,把桂诺伊河误称为了桂河(River Kwai),最终错进错出把桂河这个名字传到了欧美,进而催生了《桂河大桥》这部著名的电影。
不过在这部电影出名之后,泰国人也干脆将错就错,把277号大桥周边河段改名成了与桂河发音类似的奎艾河(Khwae Yai),并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回顾泰缅铁路残酷历史的热门旅游景点。
所以虽然《桂河大桥》这部电影具体情节基本与历史无关,但它对帮助人们了解二战那段残酷历史还是具有积极意义。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銮披汶·颂堪政府在日本威逼利诱下签订了攻守同盟条约。在双方签订完同盟条约后不久,泰国正式向英、美宣战。而泰国在此期间为日本对别国发动侵略做出的最大动作就是协助建造了这条泰缅铁路。修建这条铁路的人员多为盟军战俘和缅甸、马来西亚劳工,泰国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一项较为详细的死亡统计显示,在万英军战俘中至少有6900余人死亡,万荷军战俘中至少死亡2700余人,万澳大利亚战俘至少有2800余人死亡,而600多名美国战俘中则至少有130多人死亡。整个欧美战俘的总死亡率超过20%。东南亚劳工在泰缅铁路建筑期内的死亡率更是高达50%左右,其死亡人数至少有9万人左右。
此外在二战时期泰国还扮演一个非常聪明和成功的角色。从日本轴心国变为英美的同盟国,从原本的战败国变为了战胜国,左右逢源,不得不让人相信泰国不仅受到佛祖的保佑,还受到上帝庇护。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中部,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界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列强必争之地。而泰国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谁也不得罪,外交态度灵活而多变。战争初期,领导泰国的是一个亲日派——銮披汶·颂堪政府。_队伍高歌猛进的时候,泰国很自然的加入轴心国向各国宣战。但其实在泰国内部,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领导者是持反对态度的,于是这些人开始了“自由泰”运动,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与泰国政府决裂并且大量提供日军的情报给美国,为二战的胜利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趣的是,1941年12月,日美正式开战,泰国作为日本的同盟国本应该对美国宣战,但是泰国驻美国大使馆负责人却迟迟不递交宣战书,他声称大使馆反水,与泰国政府划清界限,自己是站在美国这一边的。所以二战结束后,泰国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战胜国,还获得了大量赔款,不得不佩服泰国人的幸运和外交战略、国家治理的神操作,也许这也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杰作吧!
时日至今,要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待当时的泰国政府以及总理銮披汶实际是个很费思量的事情。不过,銮披汶有句名言倒是直来直去,“哪一方在战争中溃败,哪一方就是我们的敌人”。这在当时对于大多数泰国人来说也是非常赞同的,因为在该国有一句谚语:“随风弯曲的树才是可以在暴风雨中幸存下来的树”!泰国作为一个小国,眼见美国和日本肯定会在亚洲爆发一场战争,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卫自己的领土不受到外来侵略者的入侵,而是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判断这场对决中到底倒向哪一方对自己更为有利。
去泰国旅游住别人家
泰国古称暹罗,是中国人对古时泰国的称谓。
公元1296年,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作为中国元朝使团的一员前往真腊国(今柬埔寨),写了《真腊风土记》,书中第一次出现“暹罗”之称。1349年,泰国南方的“罗斛国”(阿瑜陀耶)征服了泰国北方的“暹国”(素可泰),由于两国已合并,中国遂以“暹罗斛”来称之。
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敕封阿瑜陀耶国王为“暹罗国王”,于是“暹罗”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成为中文语境下对泰国的称呼。而当时泰人的自称并非是“暹罗”,他们自称本族为“泰”。在《泰语大辞典》中,“泰”(ไทย)有“自由人、不为奴、人、族称”四种含义。有人认为“泰”取自“自由”之意,是该族群摆脱了高棉人的控制获得自由,自称为“泰”。也有人认为“泰”的本意就是“人”。
对于泰人的来源,向来众说纷纭,有一派学者(泰国及西方为主)认为泰人是从今中国腹地南迁的(南诏国、大理国,云南为泰人故土,后来受蒙古压迫才南迁的)。还有一派学者(中国居多)认为泰人“自古以来”就居于中南半岛,不存在南迁之说。
泰人的第一个国家是兴起于公元1238年的素可泰王国,也就是中国史籍中所称的“暹国”。但这不是该国自定的国号,那为什么叫“暹”呢?
Sayam或Siam最初是印度人对泰国地区乃至中南半岛的称呼,系梵语,有两种意思:黑色或黝黑皮肤;黄金或金黄色。早在公元1050年的占婆碑文中,就有暹人奴隶的说法,12世纪柬埔寨吴哥窟石刻中也提到了暹人士兵。可见“暹”(Siam或Sayam)是外界对泰人地域的称呼。而泰人自己的国号观念则很弱,他们一般以都城来称呼本国,如都城在素可泰时,就自称为“阿那札素可泰”(อาณาจักรสุโขทัย),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等。
除此之外,泰人对自己国家还有一个共通的称呼,就是“勐泰”(เมืองไทย),意为“泰人之地”。近代泰国打开国门以后,亟需制定正式的国号,在1826年与英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伯尼条约》及1855年正式开放通商的《鲍林条约》中,曼谷王朝都以“勐泰”作为国号,但1856年批准《鲍林条约》时,曼谷王朝出于适应国际习惯的目的,采用外界的称呼Siam(中文通称“暹罗”,直译为“暹”),“暹罗”这才成为正式国号。
20世纪30年代以后,暹罗兴起了泛泰主义的思潮,秉持这种思想的暹罗军人銮披汶·颂堪粉墨登场,并在1938年成为总理。他的“军师”、泛泰主义理论家銮威集·瓦他干极力鼓吹以族名“泰”来取代“暹罗”,强调泰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之一,在暹罗国内不仅有1300万人,在中国南部、法属印度支那和英属缅甸还有2300万人散居。为了联合他们和集中全体泰人的效忠,这个国家应该改名。
1939年5月23日,暹罗政府通过决议,拟改国号为“泰国”,并征求民意。1939年6月24日,銮披汶政府在立宪革命7周年之际,正式发布《改国号告人民书》。就泰语而言,国名从巴特赛亚姆(ประเทศสยาม)改成巴特泰(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就英语而言,是从Siam变成Thailand;就中文而言,则是从“暹罗”变成“泰国”。
由于“泰国”国号是泛泰主义的产物,被质疑为觊觎英、法、中治下的傣泰民族居住地区,故在1945年2月又恢复了“暹罗”旧称。1948年,銮披汶·颂堪卷土重来,再登首相宝座,1949年5月11日第二次改国号为“泰国”,此后再也没有变动,延续至今。
去泰国旅游住别人家
泰国是个信教自由的国家,主要为佛教。95%的国民信奉小乘佛教,属于南传佛教。南传上座部,其次是_教,有4%左右,主要分布在南部靠近马来西亚地区,其余1%为印度教,基督教、_等其他宗教,主要集中在首都曼谷。
公元前250年左右,阿育王时期,佛教从斯里兰卡传入泰国。后来,泰国历代王朝都重视佛教的发展和保护,尤其是素可泰王朝和曼谷王朝,对佛教进行了改革和弘扬。在早期佛教当中, 佛教并未有分支异流。佛陀涅槃后第200年, 教团分裂成上座部及大众部二根本部派。大众部是较进步和革新的青年僧众。上座部则主张遵循传统, 且多为年耆长老, 又称为长老部。此后,大众部再分裂成为七八部,上座部则形成十一二部。宽泛地看,它们都属上座部系。
中国属于北传佛教,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又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在南北朝及唐朝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主要有四条路线。第一条路线: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逐渐东传进入我国北方;第二条路线:南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南方传入,这两条路线传入中国后相互交融形成了汉传佛教繁荣发展局面;第三条路线:唐朝时期从印度传入西藏,并与西藏本土的苯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第四条路线:南宋时期从东南亚的泰国、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地区,成为我国唯一信仰小乘佛教(南传佛教)的地区。
泰国佛教与中国佛教存在一些差异。泰国佛教强调修行、忏悔和禅修,认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达到解脱和涅槃。泰国佛_将佛教看作一种精神和生活方式,尊重和追求佛陀的教诲,遵守五戒,保持内心平静和谦虚。泰国佛教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和传统,如拜佛、供养、祈祷和施舍等。相比之下,中国佛教注重经典研究、崇拜佛像和祖师、参拜寺庙等。中国佛_尊重佛教经典和祖先,重视佛教的宗教仪式和礼仪。
无论是北传大乘佛教、还是南传小乘佛教,其实完全是一味的,都是一种修行方法和解生脱死的良药。我们应该摆脱固有的偏见与狭隘的认知,去掉门前的那一棵树,看到整个世界的和谐,去探究佛教信仰背后智慧与精髓,摒弃枯燥的迷信和过多的疑惑。通过个人的修行,追求个人的境界提升;通过团体的分享和交流,厘清个人的迷惑和困惑,从而达到共修共融的氛围。也许泰国人做的比我们要好,善良而不倾轧,乐观而不焦虑,生活十分安逸。
在泰国期间我们还拜谒了位于曼谷繁华商圈和十字路口的四面佛,到这里拜谒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四面佛早年因为大量港台明星到访而闻名华人圈。华人明星中,梁朝伟、谢霆锋、张柏芝、狄波拉、任达华、李维嘉、大S、萧亚轩等人都是常客。其实四面佛并不是佛,而是神。原名“大梵天王”,是印度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是创造天地之神、众生之父,它还是梵文字母的创制者。传说大梵天王在天界中法力无边,掌握人间荣华富贵,具备崇高的法力,所以在东南亚地区深受宗教信徒的崇敬。
四面佛顾名思义就是有四面,分别朝向东南西北。第一面求的是平安,第二面求的是事业,第三面求的是婚姻,第四面求的是金钱。四面佛这一称呼只是华人地区民间对梵天的俗称,由于外形近似中国佛像,又有四面,所以中文译名多为四面佛。不过大梵天王性情温柔,充满慈悲、仁爱、博爱、公正这四种正直性格。具有慈、悲、喜、舍四种梵心,无论“求事业”、“祈爱情”、“盼发财”、“保平安”,都能照顾到东西南北四方世人及生灵,愿降福及济助—切天神及众生。所以恭敬礼拜也是可以的,佛教提倡一切恭敬,礼拜天神,礼拜财神,心诚则灵。
去泰国旅游住别人家
泰国是一个民主国家,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军队掌握权利的国家。历史上20余次军事_,其中成功的就有13次,所以泰国的官员体系深受军队影响,因此我们经常看见泰国政府官员往往是一身白色军装佩戴无数勋章,但实际上他们不是军人,他们穿的也不是军装。泰国非军人的政府高官和泰国总理穿的是一种礼服,准确地说是泰国公务员的“工作制服”。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非常讲究礼仪和排场,很在乎细节问题。所以根据泰国的传统文化,凡是参加重大庆典,重要的会议,必须穿正装,着工作制服,不然不符合泰国的规矩。在泰国国内,只要是成为泰国的公务员,政府都会为其量身定做“白色”工作制服,所以大家会发现,不管是巴育、英拉、阿披实(三人均为泰国前总理)等人穿的工作制服,都比较合身,有精气神。
泰国政府觉得,公务员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国家会免费发放工作制服,重要场合必须着工作服参加!而且,如果对国家有贡献的,被国王敕封的,还要在制服上佩戴相应的徽章、绶带等,表明曾为自己的国家做过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泰国的规矩很多,等级制度非常严格,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有不同的职位,甚至有不同的阶层,为了将自己和另一个阶层区分开来,只能在服装上将其体现出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
另外,泰国是一个对颜色有着很多讲究的国家。受佛教文化影响,他们认为每周的七天分别由一位神守护,所以每个工作日都有不同的代表色,这些颜色分别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那么我们在去泰国旅游时,一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合适或穿什么颜色不合适呢?黄色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颜色,代表着皇室和宗教。如果你想要表达对泰国文化的尊重和敬意,可以选择穿着黄色的衣服。蓝色、红色和粉色都是比较安全的颜色。黑色和白色一般被视为不吉利颜色,应避免穿。黑色通常用于葬礼和哀悼场合。白色则是象征着丧失、悲伤和哀思。如果你不小心穿着了不合适的颜色,也不必过于担心。在大多数情况下,泰国人非常友好和包容,不会因为你的衣服颜色而对你产生不良的印象。但是,在参观寺庙等宗教场所时,要遵守当地的礼仪和规定,穿着得体的衣服,以免冒犯当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