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旅游签证啊邮戳么
在整个6小时的车程中,列车大概停过两到三次,但没有一次是在车站。途经的很多地方都挂着_和_的头像,这在整个朝鲜都很常见。
(刚出新义州火车站就扑面而来的二老。)
(头上顶着东西的妇女。在朝鲜经常可以看见女性把东西扛在脑袋上走路,大概是一种特色吧。背后标语大意为“向未来勇敢的前进!”)
(途经的第一个车站。)
(另一个车站。可以发现,车站的规模普遍不大,而且造型也比较单一。上方的标语为“敬爱的最高领卝导者金正恩同志万岁!伟大的朝鲜劳动党万岁!”)
(一辆汽车停在火车旁边,两人不知道在聊些什么。摄于中途停车时。)
泰国旅游签证啊邮戳么
虽然没有机会真正去朝鲜的农村看一看,但通过火车上的视角也能略知一二。朝鲜乡村的民居大部分都是平房,房顶是倾斜的,以便于排水。整体的给人的感觉和中国的农村并无二致。
(刷成青色的房屋。)
(在铁道旁干活的小女孩。)
(途经的村庄。感觉和国内农村的生活气息很接近。)
(一幢不知名的建筑。标语意为:“把心脏献给伟大的祖国母亲!”)
(规模大一些的小镇。明亮的房屋颜色看上去很舒服。)下图的这两座塔叫永生塔。根据朝鲜的相关规定,每个里(即村落)都必须有一座永生塔,旨在纪念朝鲜的开国元勋_和继任者_。
(上面的文字意为“伟大的_同志和_同志永远在我们身边。”)
泰国旅游签证啊邮戳么
提到开城,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板门店共同警备区了。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中朝美三方代表在此签订了停战协定,划定双方以当时所占领的区域各自后退2公里作为非军事区,同时设立板门店共同警备区,做为双方必要时的沟通途径。这里是全世界军事对峙最紧张的地方之一。(PS.当年签订协议时,韩国总统李承晚表示反对并拒绝签字,使朝韩至今仍处于名义上的“休战”状态,而非真正“停火”。)板门店是我此次旅行最想去的地方。同为冷战时期标志性建筑的柏林墙,已经于今年迎来了倒塌30周年纪念日。放眼望去,整个世界_的前沿,大概只剩下台湾海峡和板门店了。戏剧性的是,我在入境朝鲜的火车上才知道,在我们出发前大约一星期左右,朝鲜半岛刮起了台风,导致板门店的一些设施被损毁。在完全修复之前,板门店停止向游客开放,我们的行程自然也做出了更改。本来我已经不抱希望了,可幸运的是,黄导在第二天接到了通知,明日起板门店恢复开放,我们的行程保持不变!内心十分崩溃的我也活了过来,各去一次板门店南北的愿望,终于有机会实现了!由于之前的关闭,板门店在重新开放的第一天想必要接收很大的客流量。在黄导的安排下,我们7:30就从酒店出发了。
(未来科学家大街。这里是专门给朝鲜的科学家以及教职人员居住的地方。)
(上班路上的人群。最后一张的标语意为“让我们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步!”)
(年久失修的道路。关于朝鲜的道路状况,下面会进一步说明。)经过一个个赶路的面孔之后,我们也逐渐驶离平壤。繁华的街景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又是再熟悉不过的农田。不过这还不是最显著的变化。让我全程都很头疼的是,朝鲜的道路状况实在是太 差 了。车辆在3个多小时的路程中一直不停的颠簸,全程都没有一段完全平坦的路,地面上也留有大量修补的痕迹。在如此剧烈的晃动之下,我也只好放弃了照相的念头,选择用双眼去捕捉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由于路途遥远,黄导在车上给大家介绍很多朝鲜的基本状况。朝鲜目前实施的是12年义务教育,大学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但也和小学、初中、高中一样,享受免费待遇。无论是否读过大学,每一位即将工作的年轻人都是通过给组织写申请书的方式来选择职业的。每个人可以写多个志愿,并加以说明理由,剩下的就是交给组织进行分配了。如果有人不想再做现在的工作,也依然可以通过写申请书的方式来进行更换,因此很少会出现失业的状况。在朝鲜,能够参军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如果一个男青年既参过军又入过党,那他就是朝鲜标准的五好青年了。所以很多男青年都会选择先去当兵,复员后再去上大学或者参加工作。听上去感觉很美好,可是不知道实际运行起来是否真的是这个样子。此外,由于朝鲜从上个世纪以来战乱不断,导致人口数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为此,朝鲜也一直鼓励人民多生孩子。生的越多,给父母的福利也就越高,诸如增加产假,提前退休,资金补贴等等,能生8个孩子的妈妈还可以获得“英雄母亲”的称号。(内心OS:这是不是也太多了点……)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在粮食供给方面实行按人头分配的制度。正常人每人每天可以领700g大米,而做体力工作的人则可以拿到。领取的方式也和当年的的中国一样——凭粮票领取。
之后黄导又给我们讲了半岛分裂状况的由来,以及_为了达成南北统一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有一天晚上,_主卝席正在为一份南北统一的文件进行收尾。完成所有工作之后,他在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姓名,准备第二天和南朝鲜达成协议。可惜的是,当天晚上他便由于身体原因离开了人世,而那份文件,自然也一同失去了意义。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相信这么有艺术色彩的故事,但我相信,每一位朝鲜国民都对_充满了爱戴与敬意。除了人人都佩戴像章之外,无论黄导、小白,还是展览馆的讲解员,每次在说到_这三个字时,一定会一字不落的称他为“我们伟大的_主卝席”。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无论是_、_还是金正恩,在朝鲜都被称做主卝席。可后来才知道,朝鲜为了纪念_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授予了他“共和国永远的主卝席”的称号,于是这个词便成了他的专属。对于_和金正恩,则分别称为“将军”和“元帅”。(OS:照这么发展下去,真不知道这类形容词够不够他们用的……)此外,黄导也对朝鲜的核试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保卫祖国的必要手段,并且也拿中国当年的核武研发举了例子。在他看来,只有国家的军事实力有所保障,才不会让美国更加肆无忌惮的干涉半岛事物,才不会让国家在将来再度被侵略,才能为祖国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何况,美国虽然一直喊着要实现半岛无核化,但他们却也在南朝鲜部署了_。所以我们自然也要有相对应的手段。(然而,美国其实并没有在韩国部署任何_。)他还讲到,来自美国和联合国的制裁确实对朝鲜的生活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瞒大家说,就连中国当年也在制裁朝鲜的决议中投了赞成票。但我们朝鲜人民在强压下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一心团结,共同为建设国家而做出努力。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会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好。”这是我第一次听一个朝鲜人谈论自己的祖国。虽然我明白他说的并不都是事实,也不能代表所有朝鲜民众的想法,但他的话也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这个国家。这个孤立于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居民不能随意出国,甚至不能随意在国内随意迁徙,也没有接入互联网的乌托邦式封闭社会,它带给人民的,究竟是一片不受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像国外媒体报道的那样,一个永无止境的深渊呢?我知道自己大概永远也不会得到答案,而早起所带来的困倦也在此时席卷了大脑。我慢慢闭上眼睛,不再看向窗外千篇一律的风景。在前往开城的后半段,我们一共经过了4道检查站。只见小白快步跑下车,从厚厚的文件夹里拿出一张通行证,在军人查看完毕后又折回。几经周折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板门店的外围,此时已经有多个旅行团在此等候,想必大家的行程都挤在了重新开放的第一天。这里的军人不再穿着常见的土黄色军服,而是换成了迷彩服,脚上穿着锃亮的高帮皮鞋,戴着墨镜,气质像是脱胎换骨一般。由于团队很多,放行之前我们又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旁边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也没有出售任何带有板门店特色的物品,东西都与平壤的别无二致。走出商店时,我发现周围不少人都开始低头刷手机,原来他们已经收到了来自韩国的信号,而我的渣SE却依然坚挺的显示着“无服务”三个大字。看样子,在朝鲜发个带定位的朋友圈,向世人装逼的机会也告吹了(心痛)。进入板门店时,为了方便清点人数,我们和另外两个团进行合并,排成两排步行进入。一直走到提前驶入的大巴车处,才重新上车继续前进。出于安全原因,在板门店期间,我们每辆车上又配了一名人民军士兵。
(共同警备区的地图。下半区为朝鲜,上半区为韩国。)
(向我们做介绍的讲解员。PS.我在油管上看了很多国外媒体在朝方板门店采访的视频,其中就有这位军人的身影。看样子他也在这里工作多年了。不知道常年在这上班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这是我重新上车后拍的第一张照片,图中右侧可以看见一面朝鲜国旗。这里其实是不可以照相的,而我碰巧又被黄导看见,免不了又被提醒了一次- -。)很快我们便到达了第一个景点,当年朝鲜战争时的谈判桌。大爷大妈们很快把桌子围了个水泄不通。等大部队都离开后,我才得以拍到一张人少的照片。
(现场的桌椅都是当年用过的。)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停战协定的签字现场,从图里也能看出当天的人数之多。画面右侧还有很多挂在墙上的老照片,遗憾的是,我们都没来得及看就离开了。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现场。桌子也是当时使用过的。)
(停战协定的复刻版本。)
(停战协议签订时的场景。左侧坐者为联合_代表团首席代表、美国陆军中将威廉·凯·海立胜,右侧坐者为朝鲜人民军与_代表团首席代表、朝鲜人民军大将南日。图源WIKI。)
在光速浏览完这两处景点之后,我们终于要去最著名的共同警备区了。大概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即便两地之间只隔着极短的距离,所有人还得乘车前往。我们把车子停在朝方一侧“板门阁”的后方(上面地图里下半区的巨大白色建筑),再从右侧绕到前方。
(板门阁南侧。)
(板门阁右侧_的亲笔签名。)
(第二次上车时,拍摄到的位于韩国境内的国旗。)终于来到了这个见证历史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数众多,我们只被允许在台阶上方逗留。图中那条窄窄的水泥台阶,便是两个高丽民族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和想象中肃杀的气氛不同,这里的建筑看上去和别处没什么区别,只有对面韩国“和平之家”上挂满的监控摄像头时刻提醒着我,这里仍是全世界最有可能爆发武装冲突的地方之一。大概是因为第一天重新开放,朝方一侧除了画面中的三名士兵以外,并没有人站岗。据导游所说,南北双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已经形成了默契,上午北方一侧有游客时,南方的士兵不会出来站岗,反之亦然。就连已经来过几十次的黄导,也只在这里见过两次南朝鲜的士兵。
(从朝方一侧摄向韩国。图中的蓝色房子属于韩方管理,两侧的银色建筑归朝方管理。大家顺便可以猜一下,图中哪一位是小白( •̀ .̫ •́ )✧?)
(从板门阁顶部拍摄的共同警备区。在画面右侧远方可以看见一个巨大的旗杆,那就是之前见过的朝鲜国旗。)
(从韩方一侧看向朝方,图片来自WIKI。我们只被允许在楼梯上方活动,之后从背后的门进去,通过楼梯上到顶部,下来后再通过后侧的门离开。)板门店原本并不像现在这般泾渭分明。1976年板门店事件之前,整片区域都由双方共同管理,双方的检查哨也在两侧混合设立。然而在1976年8月18日,联合_决定砍伐掉一颗挡住了其第三哨所(下图中蓝色CP3所在位置)视野的杨树(CP3右上方深蓝色点)。联合_派出六名美_人与五名韩_人来到第三哨所,监督砍伐杨树的五名韩国工人。此时出现了17名朝鲜军人,他们奉命要求美军停止砍伐。但美方的阿瑟·伯尼法斯上尉表示此次行动事先已向朝方报告,便下令继续工作。朝方又调来数十名警备,并再次要求美军停止工作,但美军仍无视了他们的警告。这时朝鲜士兵开始拿木棍向美军进行攻击,当场击毙了伯尼法斯上尉,重伤小队长马克·巴雷特中尉(后伤重不治),并把八名美韩两国士兵打伤,三辆军车也遭到破坏。此事件导致双方都立刻升级到戒备状态,并制定了一系列可能的作战计划。最终,美韩双方在大批人员的掩护下完成了砍伐工作,而朝方也没有做出让事态进一步升级的举动,并于事后发表了声明,表示对此事件感到遗憾。美方一开始认为朝方的声明并不代表道歉,并因此拒绝接受。然而一日之后又改变态度,接受了朝方的声明。事件至此告一段落,而共同警备区也由双方混合管理变成了如今楚河汉界般的隔离。
(板门店事件发生之前,共同警备区观察哨的分布情况。)
(事发当时的打斗场面。图源见水印。)除了肢体冲突外,双方在其它方面也相互较劲,彼此不甘示弱,上面提到的国旗就是一个例子。韩方于80年代在台城洞(靠近军事分界线的城镇,下同)架设了一座高米的旗杆,上面挂着近130公斤的韩国国旗。朝鲜为了对应这种宣传,于机井洞也架设了一座高约160米的旗杆,上面挂着一张重达270公斤的朝鲜国旗。在当时甚至是世界第一高的旗杆。
从视频中大致能看到两面矗立在板门店两侧的旗帜。
在板门阁的二楼,我突然想到了之前的一条新闻。大约在两年前左右,有一名朝鲜士兵驾车从朝鲜一侧强行闯入板门店,在身中数枪后成功逃入南边,并在韩国紧急手术之后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事发当时的流程图。本来想传个当时现场监控拍到的视频,但依然过不了沈。只能放个链接,有能力的朋友自行观看吧…(https:/卝卝卝/卝卝卝http://卝卝卝atch?v=t_P7em卝卝卝QGz6A)。很多前面照片里的拍到的地方也都能在视频里看见。)
我把在一旁正在发呆的小白叫了过来,好奇的问她:“大概是前两年,有一名士兵开车从这里跑到对面去了,你有听说这件事情吗?”“什么?”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像是没有听清。于是我把自己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她听完之后沉默了几秒钟,回问到:“你刚才说的这件事,是在哪里看见的?”“呃,就是在国内的新闻上看见的。”“那这个新闻当时播放的时候有视频吗?”她又问道。“当然是啊,”我回答道,“新闻都是配有画面的。”“那这个视频的出处是哪里呢?”她又追问道,好像并不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是通过南边架设在板门店周围的摄像头拍到的,整个过程都还挺清晰的。”这次她并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陷入了沉默。虽然当时周围的人都在大声聊天,可我还是觉得空气中的气氛有些尴尬。过了大概5秒钟,她终于开口说道:“南朝鲜利用他们自己技术,制作出这样的假视频,目的就是为了蛊惑人心。你说的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是不会相信这些的。”虽然她的言辞依旧坚定,但语气和之前相比却减弱了几分,声音也明显小了很多。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犯了个错误。我本以为,像小白这种做对外工作的人消息会比较通畅,偶尔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也是可以的。可她的反应却很错愕,显然是没听说过这件事情的,而且并不愿意相信我的话。直到被我的回答逼到无路可退,才只好说出这么一个不算是答案的答案。我万般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问题会把她置于如此尴尬的窘境,情急之下赶紧打了个马虎眼将话题带过,之后也不敢再提。很快我们又上车离开,去开城的一家餐馆吃午饭。这次的午饭是大名鼎鼎的十二铜碗饭,据说是古时高丽贵族才能享用的食物。然而我感觉这种描述还是有些夸张的成分。毕竟这顿饭除了阵势够大以外,居然全部都是冷食,分量也就刚刚管饱。就当是吃个场面吧。
(一眼望去阵势很足,吃起来却很一般。)午饭后我们又驱车前往了高丽成均馆。这里是古时朝鲜的一个大学,现在已经搬到了周围的地方,旧址则被改造成了展览馆。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国内的林园景观也大同小异。
(馆内的风光。)结束了在开城的最后一站,我们返回平壤,参观今日的最后一处景点——平壤少年宫。又是一路的颠簸和4个哨卡,有了来时的经验,这次的不适感倒是少了许多。
(回来时遇到的在打球的学生,很多女孩子正在一旁观看。)平壤少年宫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气派。高大雄伟的建筑前方分布着许多雕塑,正对着门口处还有一座千里马铜像,马车里坐着许多小孩子。他们的角色各有不同,大概象征着朝鲜小朋友们丰富多彩的未来。
(两侧文字大意为:“不要对世界有不满,奔向未来!”)
(铜像近景。)进去之后,突然来了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妹妹给我们做馆内的讲解。她的举止和说话时的表情都很老练,感觉也是个老司机了。
(一进去先是_的亲笔题字。意为“儿童是我们国家的宝贝,未来的朝鲜。”PS.我觉得小女孩长得有点像林妙可。)
(少年宫内部。)根据黄导的介绍,平壤的小学生下午很早就放学了,也没有别的国家小学生那么大的学习压力(说你呢中国),所以很多孩子放学后都会来这里参加课余活动,而我们参观的内容就是学生们活动的教室。每个教室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有古筝、舞蹈、手风琴、古典吉他、刺绣等等,甚至还有电脑室。楼下还有篮球场和排球场。当天参观的人很多,每一批游客基本上都是前后脚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让整个少年宫的过道里充满了喧嚣。每当游客们走进乐器或者舞蹈教室的时候,里面的老师就会让学生进行一段简短的表演。有些孩子的表情怯生生的,偶尔抬头瞟我们一眼,便低头继续表演;而有些孩子的表情却很镇定,脸上挂着和那位负责讲解的小妹妹一样的标准笑容,显得稍有些不自然,大概是见多了游客们蜂拥而至的场面。小白告诉我,她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后也会来这里参加课外活动。
(正在学习各种才艺的小朋友们。)表演古筝的小女孩们。每个人表演的时候身体都会跟着一起摆动,可以说是非常投入了(笑)。有位姑娘的胳膊上还戴着臂章,应该是大队长、中队长之类的荣誉称号。(小时候真的超级羡慕这种人!)
表演古筝的孩子们。
不得不专门提一下这个独唱的小女孩,因为她的肢体语言实在是太 丰 富 了……虽然不懂她唱的是什么,但不外乎是歌颂伟大领卝袖或者美好生活。虽然小妹妹人很漂亮,歌声也很好听,但这种形式的表演总让我心里有些发毛……
(正在学习用电脑计算函数(?)的初中生。他们使用的系统还是Windows XP。)
(这位小老弟完全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他正在玩我们小时候最经典的打字游戏。 比如青蛙过河,屏幕会上飘过来一个坐在荷叶上、背上写着英语单词的青蛙,只有单词被正确输入后,它才会跳到对岸。这是零几年很常见的练习打字速度的小程序。而与我的童年不同的是,照片里这位同学玩的是用大炮射下敌人的飞机。)
(墙上挂着_和_来少年宫视察时的照片。这里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团里的一位阿姨在过道等待时站在了领卝袖照片下方,一名少年宫的工作人员看见后,指着她跟小白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通。小白听完赶紧上前拉开了阿姨,并且告诉她,领卝袖照片下面是不可以站人的- -。)
(少年宫内很多教室的入口上方都挂有这种红色牌匾,导游和讲解员并没有跟我们解释它的含义。我也是回来搜索后才明白,上面写的是历任主卝席们进入这里视察的日期。)离开少年宫后,我们去吃了在朝鲜的最后一顿晚饭。(吃到一半才想起来照相,都是残羹了就不发图了。)明天就是在朝鲜的最后一日了,团里的那一大家子一直对没能去成朝鲜的商场购物而耿耿于怀。在他们的再三请求下,黄导跟上级做了请示,终于决定带我们去一家本地的商场逛逛。一开始还说只能看不允许购物,可既然已经让我们来了,又怎么可能顶得住我们进一步的软磨硬泡呢(笑)。由于黄导说的很明白,大家在超市里面不允许照相,已经被发现两次的我还是乖乖的收好了手机。前文中有提到,真正的朝币汇率大约为1:1000,因为我在这里发现,在对外商店里卖三位数的物品,在这里至少要卖到五位数。即便是最便宜的东西,例如饮料和一些生活用品,价格也没有低于四位数的。也就是说,朝鲜为了让外国人在消费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自行给人民币、欧元以及美元规定了相应的汇率,再根据想要售出的朝币价格去给商品标价。这样以来,对外商店里的价格也就成了一种摆设。实际上,就算有人真的拿着朝币去对外商店消费,也绝对不可能买到任何东西。(也不知道我给大家讲明白了没QAQ)然而当我跟团友点出这件事的时候,在一旁的小白听见了我的话,立马表示我说的不对,朝币和人民币的汇率就是15:1。按照她的说法,这个商店里价签上最后的两个零是小数点的后两位,实际的价格是前面的那些数字,小数点只是由于习惯没有标出。她还说道,对外商店的价签后面也标了两个零,只是我们没注意而已。对于她说的话,我本来打算回酒店后再做考证,可回去之后就忘了…回来看照片时也没有发现相关的内容。可如果她说的是实情,我应该不会没有一点印象。如果有去过或即将要去朝鲜的朋友,可以帮我考证一下这件事情,在此先谢过啦\^o^/~再说说商店里的物品。我们去的这个商场规模很大,有好几层楼,但我们只能在一楼购物。东西的种类五花八门,不过很多都是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进口的,朝鲜本地产的东西大概只有一些零食以及简单的日用品。其它的一些小家电,比如电饭煲、炒锅等等,基本都写着汉字。别的东西由于时间关系实在是记不清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在我看了别人去朝鲜拍的vlog之后,发现有一个团队恰好也去了本地人的超市(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导游允许拍摄),而视频里的商场和我们去过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布局,难道我们去的是同一个地方??如果真是如此,就说明这个超市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个本地超市,所有提出购物的外国游客都会被带来这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个超市商品的种类是如此繁多。事情的真相我不得而知,也许是我的记忆出现了偏差,也可能只是两个超市的布局恰好比较接近罢了。Anyway,故事的最终,我这种对购物没什么热情的人自然是两手空空的出来了,而那一家子也高兴的满载而归。结账时,黄导让小白带我们先上车,独自一人留下来结账,我们等了很久才见他回来。经过计算,黄导说他们大概消费了人民币380元,而这个数字,差不多等于他一个月的工资。经过这么一折腾,时间也已经到了9点多,我们终于驱车返回旅馆。到了大厅后,黄导拿出一张白纸,希望我们能在上面写一些反馈和意见,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说实话,我们这几天的旅程还是很惬意的。不像在一些西方国家旅游时偶尔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朝鲜是极少数可以让你感到自己有真正被当作贵宾来对待的国家。虽然我也明白,我们所看见的,只是他们愿意让我们看见的,我们这几天的待遇,也是朝鲜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这个国家真正的样貌,我们作为外国人永远也不得而知。写完反馈后,大家都陆续乘电梯返回房间。因为这几天和小白聊了很多,我便想把自己带来的那本书(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由于每天的行程都很紧,根本没时间看)当作礼物送给她,作为一点小小的心意。我走到她身边说道:“小白,我可以把这本书送给你吗?”由于了解朝鲜特殊的国情,我又赶紧补充道:“就是一本普通的小说,没什么和政治有关的东西,不是那种不好的书。”“真的吗?要送我书吗?”她抱着确认的语气问道,脸上挂着高兴的笑容。“对啊,明天就要回去了,送给你留作纪念吧。”然而她并没有直接点头答应,而是看向了一旁的黄导。此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策。如果我私下给她的话,她也许会很高兴的收下。现在黄导也在旁边,多了一个人就多一双眼睛。按照朝鲜对外部书籍的管制程度,我这本书多半是送不出去了。果不其然,黄导对我笑着说道:“这……实在是不太方便。不好意思,你的心意她肯定领了。”小白也转过身来,对我点了点头。事已至此,她也没法再说些什么。我也只能勉强的笑笑,转身离开了大厅。一夜无话。
泰国旅游签证啊邮戳么
由于现在还没有到达平壤,所以准确来讲,这里说的更多是朝鲜的农民阶级。沿途遇到的人群,要么是在路上骑着自行车,要么是低头在田里干活。由于常年劳作,他们脸上的都刻着庄稼人独有的印记。列车经过的每一位朝鲜人基本都会目不转睛的盯着我们。他们的眼神里包含的不只是好奇,还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迷茫感,仿佛察觉到了这个只跟他们一墙之隔的铁皮车厢里,有一群来自神秘远方的人,正前往他们所没有经历过的世界。很有意思的是朝鲜的小朋友。每当有在田间地头玩耍的小朋友看见我们时,都会停下向我们招手,那种纯真的感觉像是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实际上,不光是小孩子,整个朝鲜的社会氛围都和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状态十分接近。在那个结婚还需要三大件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要比现在简单得多,生活中也没有那么焦虑。
(在铁轨旁玩耍的小朋友。)
(劳作间隙休息的人群。写的时候才发现右边有一个人正在理发。)
(在田间交谈的农民。)
(在劳作的人民军军人。)
(这头老黄牛的体脂率看上去有点低……)
(修理铁轨的工人。)
(正在向我们招手的小孩。)
(等火车通过的赶路人。旁边还有持枪站岗的人民军。)
(劳作间隙蹲在路旁闲聊的农民。)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搭车回家的工人。)
(火车快要到达平壤时,楼房和人群也渐渐多了起来。)在观察窗外风景的间隙,我和身旁的日本小哥也用英语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小哥在东京上班,这次是专门请假出来旅游的。他先去了中国东北的几个城市,接着来到朝鲜,下一站还要去上海。我问小哥是否全程都是一个人,他说没错。我便接着问他:“朝鲜不是不允许自由行吗,为什么你可以独自来到这里?”他掏出手机,在上面按了个数字。“我通过旅行社找了两名导游,一个司机,一共在朝鲜玩5天。所以我的团费也得这个数字,美金。”我看着他手机上显示的1700,心想还是你们大城市来的人有钱,我的团费居然连别人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由于小哥只是和我们坐同一辆火车,并没有团餐,所以他一路上买了不少吃的。比如30块钱一瓶的饮料,和一些价格不菲的日本小食。弄到最后推车的朝鲜小姐姐每次一经过我们这里,都要缠着要给小哥卖东西,3分钟都不带挪窝的。不光提供试吃,还给他送糖果……不得不感慨,无论走到哪里,金钱的力量都是无穷的……
(在朝鲜的第一顿午餐。虽然是冷食,但因为已经饿了很久了,所以吃上去还是津津有味。)
(一名在车厢内望着窗外的朝鲜小哥。PS.不是下文里提到的小哥哟)
(日本小哥与爷爷。)吃完午饭后,我又重新回到了窗边,尝试着抓拍更多的景色。这时,旁边一位已经观察我很久的朝鲜小哥突然开口了:“你是第一次来朝鲜吗?”惊讶于他如此流利的中文之余,我赶紧回答道:“是啊,您是朝鲜本地人吗?”这其实是一句客套话,因为我早已看见他胸口上别着的_像章。“是的,我家在平壤,现在在沈阳打工。”小哥答道,“我看你拍了这么久,是专业的搞摄影的吗?”虽然我倒很希望他说的是事实,但还是很诚恳的回答道:“没有没有,我就是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随便拍拍罢了。”“那我刚好可以教给你一个摄影的小技巧。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镜头里拍到人的话,最好把人的位置放在画面三分之二的位置,这样拍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小哥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并不流畅,大概是用中文来表达一个稍显复杂的概念时还是有些吃力。这个技巧其实就是黄金分割法。虽然早就知道,但我还是赶忙向他表示了感谢。“您中文说的真的很棒!”我由衷的赞叹道。他害羞的摇摇头,“哪里哪里,虽然沟通没什么问题,但还是一张嘴就暴露自己是外国人。”说完我们都笑了起来。为了不让气氛突然冷下来,我赶忙问小哥火车几点能到平壤。“朝鲜时间5点半左右吧。这个速度和以前比已经快很多了,但还是没法和中国的高铁比。”小哥苦笑着说道。“这倒是实话。”我心想。这时,同团的老爷爷突然走了过来,看了会窗外绵延不绝的庄稼地,开口对我说道:“你看啊,这些个水稻啊玉米啊都是老品种了,个子矮矮的根本长不高,产量也上不去。你说朝鲜和中国关系这么好,为什么他们不从中国进口点优质的种子呢?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老品种了,他们现在居然还在种这么老的庄稼。”“不过倒是有个优点,就是他们把所有的空地都给种满了。密密麻麻的,一点空间都不剩。你再看中国,那么多空地都放着不用,太浪费了。”接着把上面关于老品种的话换了种说法又重复了一遍,大概是老年人的碎碎念吧。听着爷爷的这番话,一旁的朝鲜小哥弱弱的接道:“这些水稻都是研发出来的新品种。”“哪啊,这些都是老品种了。”小哥话音刚落,爷爷就说道:“你看那个高度就知道了,老品种的根本长不高,要是新品种的话不可能那么矮的。”“那您怎么这么确定呀?”为了不让气氛陷入僵局,我赶紧问道,想给小哥一个台阶下。“我就是搞农业的呀,这些东西我当然懂的。你看他这个高度……”爷爷又滔滔不绝了起来。发现自己插不上话,一旁的小哥只好讪笑着转过身去,没有再说话。